我們說,從前人,不懂得作夢,所以事情做不大;於是現代的激勵大師都教大家先設一個「夢」,讓這個夢為你產生源源不絕的動力。
最近看到另一篇來自紐約大學的最新研究(研究本身請看這裡),這研究是在說,人們設定目標「想像」自己功成名就的那一天,但研究顯示,這種「想像」,竟然,並沒有對自己產生任何「激勵」的效果,反而還讓自己的衝勁下降,有可能產生反效果,反而不易成功!
曾聽說有年輕人想成功,把自己最想買的名貴跑車的海報,貼在床的正上方,每天早上起床,第一眼就看到跑車,對自己大喊:「衝吧、衝吧」。這篇研究的意思是說,這樣的一種想像,反而降低了自己成功的意願!
什麼?怎麼回事?
這實在是一個非常詭異的研究,發表之後,並不是人人贊成,引發了一些質疑。科學家找來實驗者,將他們分成兩組。他們第一組去幻想他們即將出現一些好事,比方說:在這堂課得到A,或被異性倒追,或贏得作文比賽,非常綺麗的幻想,如幻似真,然後,學者跑來幫他們「量血壓」,看看他們在幻想之後,會不會產生一些基本的「high」的生理現象?科學家駭然發現,沒有,而且這些人在「想像」完畢之後,他們的衝力竟然是「下降」的!
有趣的是,科學家故意安排第二組,不再「幻想」,而是被要求「評估」一下他們到底有沒有可能在這堂課得到A,或被異性倒追,或贏得作文比賽?當這些人開始評估,看到了這些目標的好處,也看到這些目標的挑戰,看到了快樂與辛苦,沒想到,這些審慎評估的人所測出的血壓,竟然比第一組還高,意思是說,他們的衝力竟然比第一組還強!
關於這奇特現象,科學家有了解釋,他們認為,第一組由於完全只在想像美好,很容易就「沉溺」下去那個美好的世界,而第二組只是被「提醒」可以這麼美好,但第二組所花的時間主要是在分析「明天的挑戰」,他們不會只看到美好,而是也看到困難處,所以不會沉溺。
我自己的看法則是,我覺得科學家的實驗是正確的,但他的解釋太爛了。這和沉溺沒有關係,和一種「嗜血」的「困難感」有關──
雖然許多成功人士都曾說,當年他們怎麼將夢想貼在眼前、想像它的成功,但在當時,很有可能有一部份,他們忘了說了,甚至不記得了,那就是,當他們看到一輛跑車,希望實現它,但真正在背後鞭策他們的,是一種「困難感」,因為他們已經知道這跑車不容易得來,所以他們盯著跑車,告訴自己一定會得到「她」,但真正在為他們加油的是那個「不容易得來」,而不是「那輛跑車」,大家了解到這個意思了嗎?
如果以上屬實,我認為這會是一份很重要的研究,因為我們一直都錯誤的以為,不是每個人都願意「吃苦」,所以,若要激勵身邊的每個人、旗下的每個部屬、管理的所有工讀生,那麼,應該讓他們想像一個「夢」,甚請來一個講師,就可以帶領大家來到夢的境地;但,這個研究告訴我們,這樣的做法是無效的,應該告訴他們一些「挑戰」,告訴他們前方有荊棘、有挑戰,還有一座山要爬,研究顯示,反而讓大家更興奮!
現在重點不再是「Yes, I can」,而是「Yes, I will go for it」,也就是「我要努力達成」,這樣的態度,才是最高超的勵志方法!
舉個例子,公司要設立目標,目標成了大家就去吃牛排,把牛排貼在大家面前,這樣並不足以讓所有同事都興奮起來!反而,應該不必害怕的告訴大家,要達成目標,看起來我們還有什麼要努力的?困難點在哪裡?最後再加上一句話:「達成目標,吃牛排」,最後,真正讓這些人感到興奮的會是「努力」的部份,而吃牛排,只是最後的點綴。
這是勵志的新藝術,每個人都要想一想的:夢想,可貴於它的「困難」,而不是它有多簡單,別小看你身邊的人對於困難的忍耐度,對很多人來說,困難,反而都會讓人心跳加速、勇往直前!
來源: http://mr6.cc/?p=6446&utm_source=feedburner&utm_medium=email&utm_campaign=Feed%3A+mr6+%28Mr.+6%29
Dropbox免費穩定2G雲端空間,線上同步你的檔案。由此申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