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、氣喘、過敏系列之一 這樣的治療,是在『治病』?還是『製病』? by 林燦城醫師
台灣小朋友的鼻過敏、氣喘越來越多,看完底下這篇文章,希望大家努力思考,如果你接受這樣的醫療,到底是在「治病」?還是在「製病」? 治療感冒,衛生署的標準答案只有:『請多休息、喝水、洗手,少去公共場所』,但是台灣到處林立的醫療院所,卻習以為常的開出一大堆的『感冒藥』。 當了二、三十年醫師,我所看到最離譜、最荒謬的醫療,就是台灣的醫生開藥治療感冒的模式。 美國、加拿大的醫師,看感冒從不開藥的,只會叫你回家休息、多喝水,自然產生抵抗力。實在不舒服時,才叫你自行去OTC(開架藥局)買緩解感冒症狀、劑量 很輕的成藥。 醫界都很清楚:『感冒是由病毒引起,根本無藥物可對抗』。 當感冒病毒在空氣中漂浮,有些抵抗力較差的人,就會被傳染上。這時,人體的第一道防線(非特異性防禦系統)會先來應戰,同時會呼叫第二線的特異防禦系統 (抗體)來協助。身體製造抗體約需七天的時間。抗體還未產生前,第一道防線一定要先撐著,用鼻塞來阻擋、用流鼻涕來黏住病毒,用打噴嚏、咳嗽等各種方式來 驅趕病毒,這就是第一線非特異性防禦的模式。 鼻塞、流鼻涕這些症狀固然會讓身體不舒服,但是沒有鼻塞、流鼻涕這些防線,病毒就會長驅直入。第一道防線撐個七天,等抗體製造出來,身體就可以反攻了。人 類就是用這樣的機轉,不斷製造抗體,才能和病毒共存了幾萬年。
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所謂『感冒藥』,到底是怎麼治感冒的? 所謂治感冒的『感冒藥』,不外乎是下列這些成份:
1.止痛退燒藥:身體用發燒來對抗病毒,退燒反而對身體不利。這一部份我們在下期會詳細說明。
2.假麻黃素-(一種鼻充血解除劑)-用來解除鼻塞。
3.抗組織氨:阻止鼻涕分泌,減少鼻涕。
4.鎮咳袪痰劑:壓制咳嗽,減低痰的黏性。
5.氣管擴張劑:解除氣管平滑肌的收縮,擴張氣管。
6.抗生素:抗生素對病毒無效。
從以上看來,西藥感冒藥的成份,主要是抑制感冒時的症狀,沒有一種成份是針對感冒病毒的。事實上,感冒藥對入侵的病毒是『束手無策』的。感冒藥解除 鼻塞、抑制鼻涕、鎮咳、袪痰、擴張氣管、退燒,都只是『治標』,根本無法『治本』。又,當我們身體的第一防線被這些藥瓦解後,身體放棄了初步的抵抗力,病 毒就輕易進入。表面上感冒不舒服的症狀解除了,以為病好了;事實上,身體的自然防禦系統模式被破壞,抵抗力就愈來愈差,下次被感染的機會就越大,病況就會 愈來愈嚴重。 說更清楚些,當身體在鼻腔的第一道防線被『感冒藥』瓦解後,防線只好退守氣管,氣管的防線再被氣管擴張劑瓦解,就再退至細支氣管與肺泡、這時肺泡的微氣管 平滑肌全面收縮、關門,呼吸更不順暢,氣喘就是如此發生的。 美國、加拿大的醫師深知此理,所以很少開感冒藥,假如患者感冒的症狀真的不舒服,就建議到OTC買劑量很輕的成藥,這樣身體還能保有部份的防禦能力。但是 在台灣,很多醫師開感冒藥是『照三餐吃、吃七天』,開得越重,越受歡迎,生意越好。甚至還有小道消息流傳著:某某醫師的感冒藥特別有效,別人治不好的,一 定要找某某醫師才行。對這種流傳,內行的人不禁要合理懷疑:『難不成這是個專用類固醇的醫師?否則,感冒何來特效藥?』 衛生署很清楚「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,根本沒有藥可對抗」。所以只能呼籲「多喝水、多休息」,從來沒有說過『感冒要吃藥,以免加重病情』。但是很多醫師濫用 感冒藥在『製病』,還成為主流;不開藥的醫師,反而不易生存。民眾在這方面卻是不知的。衛生署是不是應該對民眾做更多的衛教、保健常識的宣導及教育?更應 該有為全民追求長遠健康的正確措施,而非只是喊喊幾句話而已,是不?
凡是有進入之路則所出之路必亦由原路,治感冒之法就在其中,故中醫有汗吐下及和解之法,而西藥只有頭 痛醫頭腳痛醫腳之法。現在人對身體不瞭解,也不知醫生的治療是否變好,還是變壞,在此我舉個簡單的例子,如果感冒,先出現發燒或無發燒,惡寒,頭痛,這病 是最初的,若是治差了,就開始出現鼻塞,流鼻涕等證,再治差了,咳嗽就接著來了。由這樣就可以知道,若是你只有鼻塞流涕,治療後咳嗽郤有了,那麼就是治壞 了。若是原本只有惡寒頭痛,若治療後郤流鼻水鼻塞了,這也是治差了。也許這時您就該換個醫生或是醫生也自知自己治差了,那麼可以再紿一次機會。
但是現在某個學說,郤說鼻塞到咳嗽是感冒的病程,真是可笑。這使我想到我很久沒有感冒,而因飲食作息 不正常感冒,症狀只有流鼻水,倦怠,微熱汗出,項緊,用了一帖桂枝加葛根蒼朮湯,服了二天就好了。一帖藥分頭煎和次煎,頭煎氣多而汗,次煎味重而小便利, 所以一帖藥就解了太陽經之邪,中藥真有意思。不過以這樣來看,我的治病程度還是差的,需要檢討,畢竟厲害的中醫師,就有有喝一碗而愈的功力。總之,一有感 冒找中醫治,慢慢您就會發現,怎麼很久都沒感冒了。就像我一位患者的小朋友,原本冬天至少要發一次氣喘,而去年卻沒有發生,若是相較於一些相信症狀療法醫 學的人,終其一生都在吃這一類藥,請問您的就醫次數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。在這時您就該思考一下,做個好的選擇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