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奇的耳穴保健與心靈修練-點一下正念工坊

無端的恐懼——談存在性焦慮


無端的恐懼——談存在性焦慮
摘自 陳俊欽  杏語心靈檔案

  焦慮多半是有原因的,不管是擔心明天的考試、拚業績、還是因為家人生病,推根究底時,通常能找出一個或幾個理由,讓我們知道自己在緊張些什麼。

  但是,你也許有過一種經驗:不知道為什麼緊張,或者說,無緣無故地感到不舒服。這是一種很難說的體驗,也許是空虛、也許是徬徨、也許只是一種說不出來的難過。

  倘若我們仔細分析,也許能夠找出一些徵候出來,譬如你在擔心一些早已被遺忘的事情,或者,你遇到了一些情境,回想起過去的痛苦經驗。這在弗羅依德式的精神分析中、或者是結構主義的家族治療,都常常被提出。

  但是,我們繼續將這些問題推到極點,有些時候,我們會發現:我們的焦慮竟然是沒有來源的,換句話說:你也許可以用現在的諸事不順、早年的家庭經驗等等來解釋目前的焦慮,但是終究有一些是我們無法解釋的。這些難以言喻,卻又普遍存在的焦慮,在二十世紀前葉頗為盛行的哲學——存在主義當中,卻能找到一些可能得答案,這些答案,後來也被納入了心理治療當中。

  什麼是存在性焦慮呢?我們得先談談什麼是存在。從古典的形上學來看,根據希臘三哲之一——亞里斯多德等等的見解,存在是一種萬物的根本,正因先有它,然後才有其他萬物,用句簡單的話語來說:一件事物都不存在了,你還談它個屁?先存在,才能談它的本質;不存在,那你談它的本質都是鬼扯。

  雞蛋存在,飛機存在,鳥獸存在,人類也存在。這些都存在,所以才能被我們所討論,試想,一個在兩億年前絕種 、又沒留下化石的細菌,如今不存在了,我們根本不會去討論它。所以,存在是萬物的根本,也是思考對象的根本。因為雞蛋、飛機、鳥獸、人類都存在,所以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存在物。

  但是在這麼多種的存在物當中,有沒有什麼是不一樣的呢?在啟蒙運動以後、承繼理性主義精神而推演開來的科學主義,多半秉持著分析性的思考概念,所以,存在物都是一樣被分析、被討論的。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末、齊克果等哲人出現後,人們開始注意到:人類這種存在物似乎不太一樣。

  不一樣在哪裡?不一樣在於人類會思考,人類具有可變性(也許動物也能思考,但至少我們不是動物,不必去關心他們能不能思考)。套句存在主義的話:人類是先存在了,才開始找尋本質——你我都是先活了,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被生在這個地方,被這樣的父母撫養,我們糊裡糊塗就來到這個世界,先存在了,然後才開始找尋自己要幹什麼?是什麼樣的人?我們透過學習與工作來界定自己。

  在二十世紀初的存在哲學大師:海德格與沙特的著作中,我們看到了人們與生俱來的荒謬性:我們都是莫名其妙來到這個世界的。你為什麼叫這個名字?你為什麼就是它?你為什麼會有這個遺傳?你為什麼會活在這樣的家庭?你為什麼是這樣的個性?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機緣?

  沒有一樣是你我所知道的。我們就像被人用丟的,丟到了這個世界。即所謂的「被投擲性」。但是,我們卻往往不甘願接受這樣的命運。所以,我們會不斷努力,求學、工作、找尋另一半,這就是我們想克服萬難,為自己的荒謬找尋一個答案——我們想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一個人,能做到什麼事。用哲學術語來講:我們被投擲到這個世界,然後,又不斷將自己朝未來投擲出去。一些算命師稱前者為「命」,後者為「運」,也是類似的道理。

  但是,日常的生活卻有一種特性,就是透過媒體、日常經驗,來讓我們忘掉自己的這種使命。記得小時候,我們對世界感到好奇,對自己感到好奇,我們會問:「我是誰?我來自何處?我又將往哪裡去?」但是慢慢長大,工作一忙,我們就忘了這些事情,我們會接受於社會的安排,為了加薪而高興,為了股票下跌而悲傷,我們慢慢忘掉了自己的本性。在哲學裡,我們便從「人」的角色,變成了「非人」。我們跟社會的每一個份子一樣,為了同樣的事情高興,為了同樣的事情悲傷,沒有個性,只有一樣的臉孔。

  但是,有一樣東西會提醒我,阻止我們繼續這樣沉淪下去的——那就是死亡。死亡是存有的毀滅。正因為有死亡這檔子事,我們不管願不願意,都得接受生命有限的觀念。儘管金錢可以買到萬物、儘管任何事情都有人可以代勞,就是死亡這條路只能你自己去走,即使王永慶,也沒有辦法請別人替他死。這時,我們就不能在沉淪於這個非人狀態了,我們得覺醒起來,發現自己實在找不到存在的理由,或者說,我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而活,死亡逼迫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面,找到自己存在的本質——這就是存在的焦慮。

  為了避免存在的焦慮,我們都會用很多方式來麻痺自己,像最常見的一句話:「不要想就好了嘛!」,以及飲酒、旅遊、玩樂、上班等等,都是很普遍的方法,但可惜的是——誰不會去想?酒終究有醒的一刻,旅遊終究得回來,上班終究有下班的一刻。尤其,到了午夜夢迴,或者深夜獨處時,沒有朋友,沒有工作能夠再分擔你我的責任了,存在的焦慮就會再度出現,用個「存在與時間」一書中,頗富詩意的一句話「來自良心的呼喚」,這個良心就會呼喚著我們,叫我們驚覺時間之有限,我們得做些什麼,但又不知道該做些什麼,我們糊裡糊塗地來到這個世界,庸庸碌碌地過著每一天,又即將糊裡糊塗地離開這個世界。為什麼?

  這就是存在的焦慮。一種來無影,去無蹤,只有在一個人面對自己的時候,才會在內心深處呼喚你的焦慮。
 
  訂閱杏語心靈檔案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